社会责任

王连想:规模化与未来养殖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20-05-12

当前猪周期仍然明显,2001年~2018年出现四个大周期,2018年2月至今,生猪行情低迷期长且深,养殖企业亏损严重,未来养猪趋势如何判断?温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生产技术部总经理王连想先生与大家共同探讨《规模化养殖发展与猪场生物安全关键点控制》。



640.webp (3).jpg




王总主要从3个方面与我们共同探讨。1、生猪价格波动与规模化养殖;2、规模化养殖生物安全风险;3、生物安全管理关键点控制。


2001~2018年共出现四个大周期,前三个周期的周期高点间距时长为42个月,但第四周期高点间距56个月,明显被拉长。截止4月份,已连续下跌23个月,单斤价格下跌已接近5.0元,跌破了上一周期最低价格(2014年4月5.31元)。但从周期四趋势来分析,以及养殖企业扩张情况来看,周期五的下跌时间仍不够长(亏损时间太短),预测2019年的3~5月份将出现另一深度亏损。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规模化生猪企业发展,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飙升的猪价完成了临门一脚,促使众多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动保企业下定决心在生猪养殖行业“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根据国家“十三五”生猪生产发展规划要求,各大型企业未雨绸缪,正在大力布局潜力和重点发展区,若此阶段投资产能逐步释放,势必对生猪市场产生巨大且深远影响。集团化、资本化竞争格局初见雏形。


但是,规模化养殖仍存在较大生物安全风险:

认识不到位,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基础设施配套不合理,饲养条件不理想,生物安全难控制;

生活环境控制不理想,应激因素偏大,生物安全风险高;

养殖量大、疫情复杂,生物安全条件有待改善;

人力资源缺乏,动物保健不合理,生猪健康状况受影响;

生产流程有待优化,饲料营养水平有待改善。


那么,生物安全如何管理?王总根据生猪安全、育种、影响、风险等关键点作出以下分析:


(1)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创造良好居住条件,提供生猪安全基础。

促进转型升级:猪舍栋数少、集约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

模式决定养猪出路,根据未来发展方向,必须提前规划好模式,并为模式的发展提前布局。选择好饲养模式,利于疾病控制。


(2)加强育种体系建设,确保种猪数量和质量,规范引种。


(3)延伸产业链,规划生产运输,减少饲料环节生物安全影响。

640.webp (6).jpg


(4)规范和优化生产流程,推进批次生产,减少生物安全风险。

批次生产(节律生产)是将猪场原有的连续生产模式,变成在一段时间内将各项工作间隔分明且有规则的完成(固定时间配种、进产、断奶等),通过梳理猪场每天工作内容、优化生产流程,确保猪场每天的工作量基本均衡。

批次生产可以让猪场实现均衡配种、均衡分娩,保障生产有序进行、人员有序安排,提升人均效率。


(5)推进自动化升级、提升效率、加强人员管理、规范制度建设。

随着优秀企业不断涌现,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自动化设备运用、基础操作简化、生产流程优化、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升人员工作效率。


(6)加强运输车辆控制,把控关键点,阻断传播途径。

从运输管理—车辆、运输管理—物资、猪流管理—场内、污物处理、虫害处理等方面进行把控。


希望上述建议能为国内规模猪场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提供帮助。



点此进入视频课程链接